在偶然騎車途中的眼角一瞥,我停下腳步,帶點畏懼的從營區衛哨門縫窺視,留下這側臉的身影。這是我與東店二營區回頭虎的第一次邂逅。
隨著時間的更替,東店二營區在不同的年代中,肩負著不一樣的任務,從最早期的戰車營,接著砲兵連接手,直到最後縮編為砲兵排。
營區內的印記,是多少人將他們的歲月青春,刻畫在軍旅生涯中曾經苦澀、孤悶營區裡,所遺留下來的軌跡,彌足珍貴且無可取代。
東店二營區擁有不同年代遺留下來的營舍、訓練設施及造景,集合廣場後方有四座砲堡及年代較久遠的房舍。
營區內部除了不同年代的建物,最為珍貴的莫過於遺留在牆壁上的各類標語,以及駐軍留下的蛛絲馬跡,從早期最講究的以水泥陽刻的標語及國徽,到後期採油漆塗字,都可以看出國軍在不同年代下的任務。
這樣的營區在金門多到數不清,但隨著國軍人事的精簡,多數營區撤兵閒置,位在私有地者還地於民,位在公有地者則撥交由縣府管理,進行所謂的營區活化再利用。
閩南聚落、洋樓建築、軍事遺跡是金門近來熱門話題-申請世遺的三大主軸之一,廢棄營區的活化再利用更應是最高指導原則,然而大家認為的營區活化跟實際上的作為,往往相差甚鉅,具時代意義的建築物件,常是荒煙蔓草、黑苔滿布,髒、亂、甚至岌岌可危,在廢營區裡,他們的下場通常最悲慘。東店二營區即此,砲堡、舊營舍、標語、司令台、營區庭院造景,無一幸免於難,就連營區入口最具特色的虎軍象徵,也在巨鏟下灰飛煙滅,試著從礫石堆中尋找一點蛛絲馬跡,然而卻只剩拆掉的金字招牌,這幅回頭虎也已魂斷東店化為鬼。
動工拆除隔日,再次來到東店二營區,愈往內部走心情就愈沉重,已無心再拿起相機記錄。本年度還有近二十個營區待處理,若是照這樣的方式進行,金門究竟還能剩多少軍事遺跡端出來申請世遺。東店砲堡陣地上的牽牛花依然開著,但也只剩這場開花的時間,去憑悼這些失去的傷痕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