鑼鼓陣是金門地區傳統廟會中,相當重要的一項民俗藝陣,大小鄉鎮舉凡廟會遶境、王爺出社、鎮五方,甚或是送天公的儀式,都需要他們加入,為整個廟會活動增添熱鬧氣氛。
有別於台灣廟會中的南北管、八音,金門廟會主要的音樂元素就是鑼鼓陣, 幾乎各鄉里都會有屬於自己的鑼鼓隊,其中以小金門的東林、金城的石坊下以及沙美的何厝的鑼鼓隊,都頗具知名度,許多小學也有請藝師到學校傳授這項民俗技藝。
一隊鑼鼓陣的編制大約五到六人。
包含最重要的頭手鼓一名,主要負責單皮鼓的打擊,是整個鑼鼓陣的總指揮,但現今多再結合堂(通)鼓的打擊,同時也將單皮鼓改為體積較小、好攜帶的竹響板。
蘇鑼兩人,節奏配合鼓手所下的套路變化。小鑼可有可無,通常在廟埕上表演,有出現弄加官的部分才會出現,行進間則可以省略。
大鈸與小鈸各一人,大鈸節奏主要應和蘇鑼,而小鈸則是應和大鈸的節奏。
而鑼鼓陣的打擊內容,主要是從過去野臺歌仔戲中的鬧臺鑼鼓而來,透過這樣的鑼鼓聲來吆喝觀眾的聚集,打擊的內容包含四擊頭、三界頭、慢戰、緊戰、隔鑼、壓鑼、弄加官、三通鼓等。
有在廟埕或廣場上表演。
亦有隨著遶境隊伍行進,多安排在神輦後方,鼓手會配合神輦的晃動變換打擊的節奏,這也是廟會中相當有看頭的一部分。
廟會中來自不同鄉里、學校、廟宇的鑼鼓陣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