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國三十八年國軍撤守,國共之爭在金門這個彈丸小島上,悲壯而慘烈的展開。時任第十九軍第十四師四十二團團長的李光前,在十月廿五日古寧頭戰役中,在共軍砲火下壯烈犧牲,時年三十二歲。戰死時階級為中校代團長,戰後追晉為上校,村民感念李將軍靈感,在追諡為少將,而稱李光前將軍廟。
李光前將軍廟之初,乃因西浦頭村民感念李光前英勇捐軀,於民國四十二年於李光前陣亡處立碑紀念,六十年村民建廟祭祀,原稱為「軍府萬興公廟」或「軍府爺廟」,六十五年擴建才改名為李光前將軍廟。
農曆九月初七連初八,西浦頭村民會設醮兩天,以酬謝神恩並祭祀所有殉國將士,醮慶過程也會請西浦頭村靈濟宮神明一同觀禮。醮慶第二天下午舉行送天公及遶境儀式。
李光前將軍並未有專屬的乩身,主要是借西浦頭邢府王爺乩童協助。燒經衣、鳴動金鼓、王爺臨壇,右側為朱府五王爺,左側為邢府王爺。
玉壇堂道士進行辭神準備送天公。
送完天公後,邢府王爺乩身指示要更換令旗,手中換成護國李將軍的令旗,在客神桌及廟前的將軍坐像行軍禮。
請出身穿戎裝的李光前將軍神像,神像坐再插滿國旗的八座上,更顯示出李光前將軍當年奮勇為國,忠烈垂範的精神。
遶境隊伍包含李光前將軍旌旗、五方旗、靈濟宮神輦等,居其後最特殊的為,由國軍弟兄負責執掌國旗、軍旗、軍團旗等,李將軍神像則在愛國旗幟飄揚中前進,借邢府王爺乩身的李將軍則在隊伍最後,一舉手一投足都充滿的軍人的威嚴。
隊伍穿越番薯田,當年戰火下的浴血英靈,在這塊土地上人們的心中早已化神,享居民世世代代的奉祀,更庇佑境內一切的平安,烽火下的故事將一代一代的流傳著。
隊伍穿越番薯田,當年戰火下的浴血英靈,在這塊土地上人們的心中早已化神,享居民世世代代的奉祀,更庇佑境內一切的平安,烽火下的故事將一代一代的流傳著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