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海印寺」位於太武山峰,原名為「太武巖寺」,「海印寺」興建宋朝度宗咸淳年間,歷經各朝代多次再重修,八二三砲戰時曾遭到嚴重損毀,民國49年之後重建,民國98年重修為今貌。寺內原主祀通遠仙翁,後改奉祀觀音佛像,配祀十八羅漢。
「海印寺」為三開間兩進帶四柱拜亭的廟宇,左右兩側為鐘、鼓樓,前方有一池水,終年不涸,泉水自石隙間滲出,一方池水澄清如鏡,夜裡月影映於其中,而有「蘸(浸)月池」之稱。
海印寺正殿的後方有一巨石,相傳為太武巖的龍脈所在,據傳以右手觸石、左手撫心,默念三聲南無阿彌陀佛,便能心安神定,因此又稱為「安心石」,「安心石」後方原為一小石室,後因後方大雄寶殿重建,現已闢成文物展覽空間,左右兩側則有階梯上到「大雄寶殿」。
海印寺後殿因供奉三寶佛陀,而被稱為「大雄寶殿」。三寶佛指的是毗盧遮那佛、釋迦佛及盧舍那佛。民國99年重建,仿照五臺山金閣寺的格局重建,於今年六月中旬落成。
海印寺的「海印」之名,乃自於太武群峰為海上的一座石頭山,山勢如一枚篆刻的印章,因此有「海印」之稱。另外,自大雄寶殿像前方向正殿望去,在山峰岩顛處有一巨石如印,映襯於藍天下,尤如水上浮印,或許此巨石就是真正的「海中之印」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