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oogle+

 

2014年3月29日 星期六

【芳草金門】唇形科-耳挖草

耳挖草(Scutellaria indica L.),唇形科(Lamiaceae)。

耳挖草又名印度黃芩、韓信草、調羹草、合耳花鐵燈盞 、油燈盞、向天盞、立浪草金茶匙、半枝蓮、大葉半枝蓮,為多年生草本植物,植株高約10-30公分,是唇形科黃芩屬中的一種。

全株披毛,莖直立或斜升 ,四梭形,通常帶暗紫色。 葉對生,心形或卵狀橢圓形,草質至近堅紙質,先端純圓或鈍尖,基部圓形或微心形,長約1.5-4公分,寬約1-2.5公分,兩面密披柔毛,背面披毛較盛。葉柄密披短柔毛,長約0.5-2.8公分。 
 
花頂生假總狀花序,花偏向一側,長約3-12公分,苞片卵狀長圓形或橢圓形,全緣,無柄,長約0.3-0.6公分,寬約0.1-0.2公分,基部苞片葉狀,卵形,長1.7公分。
 
花萼鐘狀,外面密披細柔毛及剛毛,2唇形,全緣,長約2.5公釐,果時增大至長約5公釐,萼筒背部生有1囊狀盾鱗,盾片高約0.1公分,果期增大一倍。
花冠藍紫色,2唇形,外面疏披短節毛和腺體,基部囊狀,長約1.4-2公分,喉部寬約0.4公分;冠檐上唇盔狀,先端微凹,下唇3裂片,中裂片卵圓形,先端微凹,2側裂片小,卵狀三角形,具深紫色斑點。

耳挖草因何得名呢?主要就是那奧秘的花萼,當耳挖草的花凋落時,為了保護未成熟的果實,上下兩片的花萼會閉合,因為花萼上唇的大型盾片是向下凹的,蓋住花萼上唇後,看起來就如同耳挖子而得名。
耳挖草也是一種草藥,全草均可入藥,性味苦、辛,性寒,歸心、肺及肝經,能清熱解毒、 止血消腫、活血止痛等,在太武山、五虎山、烈嶼戰備道兩旁都有分佈。淺紫色的花穗華麗了春意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