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oogle+

 

2013年9月2日 星期一

【古意金門】古寧頭 北山古洋樓-國共戰火下 匪軍的指揮所

 
民國三十八年的古寧頭戰役,共軍試圖在夜黑風高的夜裡,渡海登陸進攻金門,北山古洋樓遭上岸流竄的共軍占領為指揮所,讓戰火在建築上刻畫下抹不去傷疤。
  
雖然建築物被稱之為古洋樓,但以閩式建築格局而言,更精確的應該稱之為二落大厝家左護龍疊樓,疊樓型式多出現在洋樓建築,迎面而見的洋樓面貌,也常讓人忽略的疊樓後方的閩式燕尾厝。
 
  
疊樓欄杆上的福、祿、禎、祥」陽刻。建築物的起造人、年代各有不同說法,一說為「曾下南洋在菲律賓馬尼拉經營椰子貿易的李金魚,事業有成後返鄉興建,並由大陸南安與本地工匠共同興建,民國十七年完工後,屋主住了一段時間,後因抗日戰起,金門人紛紛下南洋「走日本」,李金魚也率同家眷前往菲律賓;其母捨不得丟下新建的洋樓和家鄉的產業,而留居古寧頭;其堂弟媳也因丈夫在菲律賓過世,不願再往菲律賓異鄉,而偕子李再添留在金門故鄉。」截自李金生《金門歷史建築的故事》
  
另一說則為金寧鄉誌所載「興建者李麒麟至菲律賓從事生意,1920年匯錢回來興建二落大厝,約花費上千美元。民國三十八年與李增柚聯姻,合建護龍洋樓。但旋即發生古寧頭戰役,尚未完工即避居菲律賓。這棟建物在古寧頭戰役中,一度為共軍所奪。牆上彈痕累累,見證了這段歷史,現採「殘跡保存」供後人憑弔。」
  
疊樓入門的對堵上,模糊可見起造人期勉後代的對聯。
  
不論建築的源頭與興建過程為何,位在交通要衝的這棟建築物,卻在國共戰爭期間,意外的成為赤軍臨時的前進指揮所。古寧頭浴血戰役中,激烈的巷戰與國軍的掃蕩,也曾斷了無數遭俘軍民的性命, 滿是彈痕的牆面,為那段悲慘的歷史做了見證。
  
北山村巷戰紀念誌
中華民國三十八年十月二十五日二時許,匪利用夜暗,在其岸砲掩護下,先遣萬餘之眾,分乘各型漁船二百餘艘,沿壟口迄古寧頭間海岸強行登陸,突破我部份防線,竄抵西山、湖南、安岐等地。
經我反撀部隊勇猛圍殲,至翌日下午二時,壓迫犯匪於南山、北山一帶村莊,展開激烈巷戰。殘敵雖負隅頑抗,然經我英勇國軍逐屋掃蕩,卒告就殲。睹此殘垣彈痕之一隅真蹟,當可想見當時戰況之慘烈,緬懷先烈捐軀衛國之英範。勛垂史冊,特立碑紀念,以彰忠烈,並資景法。
金門防衛司令官率全體軍民敬立。
中華民國七十五年九月三日。
  
古厝目前由國家公園管理,並和產權所有人達成協議後維修,外牆堡留下激烈巷戰留下的彈孔,是一本戰爭後留下最佳的歷史活教材。
 
數不清的彈痕在日暮中益顯蒼涼,當年的慘烈與犧牲,成全了今日安適的生活,無法改變的歷史不斷的接著寫,只看你用甚麼角度去解讀它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